整合新能源产业链资源 “抱团取暖”成潮流

近年来,在资本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下,新能源汽车行业产值日益攀升。然而,随着2018补贴新政的出台以及2020年补贴退坡的迫近,“新能源汽车能否独立前行”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浪潮褪去才看出谁在裸泳”,面对日益增加的竞争压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集中度将显著提升,行业新一轮的洗牌即将到来。

  7月5日,比亚迪和长安汽车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联合设立以动力电池生产、销售为主业的合资公司。双方将围绕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出行等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在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绿色、智能出行体验的同时,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在中国汽车市场近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自主品牌车企给人留下的更多是“独行侠”的印象,各大车企之间似乎总是“英雄惜英雄”的竞争关系。但是在市场需求收窄之下,很多车企选择了从单枪匹马转换到“抱团打天下”。而比亚迪和长安的这次“强强合作”,也开辟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的发展模式。从独行到众行,比亚迪牵手长安背后,是风起云涌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变革。

  “开放战略”第一签 比亚迪转型迎接挑战

  人们谈及自主品牌中新能源技术的佼佼者时,一定不会忽视的企业就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引领者”一直是比亚迪汽车的口号。从电池厂起家的比亚迪,如今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宝座。数据显示,比亚迪2017年销量共计4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4万辆,同比增长13.4%。

  不过如果从电池装机量的角度进行对比,就会发现比亚迪“国内电池之王”的称号正在被电池厂家撼动。2017年,比亚迪电池装机量为5.65GWh,而宁德时代的电池出货量则为10.55GWh,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众所周知,比亚迪在成立的23年里,其动力电池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同样是做电池的宁德时代则是遍地撒网,不但供应包括北汽新能源、吉利、上汽、东风、长安、广汽等在内的乘用车企业,同时还包括宇通、中通、北汽福田、厦门金龙等多家商用车企业。可以说,比亚迪与宁德时代的电池之争,是汽车销量“一对多”之争。

  从2015年宁德时代开始步步紧追到如今的反超,我们不难看出,2018年对于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来说,都是尤为关键的一年。尤其是比亚迪,急需调整战略布局,提高电池装机量,以此才能抗衡国内外电池厂商的围追堵截。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比亚迪开始拆分电池业务,一改封闭垂直的商业模式,将电池开放对外销售,合理外包部分零部件加工生产,提升竞争力。在近半年里,比亚迪先后接触过长城汽车和北汽集团,但这两个公司至今未与比亚迪正式签约。因此,与长安签约是比亚迪开放战略中的第一个重磅合作,也是决定公司业务模式转型成败的重要一环。

  无独有偶,在7月4日,比亚迪加入了百度“Apollo计划”中,双方将联手打造自动驾驶车辆认证平台;7月5日,与长安合资的同一天,比亚迪还与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科技公司佛吉亚合资,共同开发、生产、销售汽车座椅等产品及提供服务。

  在与长安签署合作协议的当天,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本次战略合作迈出了比亚迪动力电池对外供应的第一步,是比亚迪开放供销体系的重要进展,对动力电池业务乃至集团的长期发展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电池仅是双方合作的一部分,比亚迪还将在新能源汽车整车、新能源产业链、智能网联、智能交互、无人驾驶等细分领域与长安展开技术合作,打造全新的人、车、科技一体化出行体验。在共享出行及海外市场业务等领域,比亚迪将利用“长安出行”平台,投放自己的新能源车型,以形成优势互补,在共享出行领域联合构建立体出行解决方案。

  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趋势下,比亚迪在后三化中尚处于探索初级阶段。而与长安、百度的合作,将弥补其短板。在“互联网+”与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传统车企加快转型的当下,车企之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而是需要开放合作、抱团取暖。比亚迪正在以开放、合作、共赢的姿态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借力打力 长安加速进军新能源产业

  “2025年,长安汽车将停售传统燃油汽车。”去年10月,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的话至今令人印象深刻。作为国内第一家推出传统燃油车停售表的车企,长安的底气就是“香格里拉计划”。

  2017年,长安汽车发布新能源全新战略——“香格里拉计划”,宣布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1000亿元。在今年发布的“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中,长安汽车更提出了在2025年实现新能源车型年销量116万辆,成为中国品牌第一的目标。

  对此长安汽车依托“五国九地”研发体系,建成了覆盖新能源六大领域的15个试验室,并在重庆、北京、河北、合肥、南京、南昌、深圳等七地形成了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能力。前不久,由长安汽车投资200亿元的南京江宁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项目也已正式启动。

  自发布香格里拉计划以来,长安汽车先后推出逸动EV、新奔奔EV、CS15 EV等多款新能源车型。今年1~5月,长安新能源汽车销售2.2万辆,同比增长38.3%。种种现象表明,长安汽车正加快第三次创新创业的落地和新能源产业布局。由此不难看出,长安有着强烈的新能源合作需求,而意图在传统车型领域有所动作的比亚迪,则正好满足长安汽车的合作理念。

  此次与比亚迪展开全面战略合作,便是长安汽车围绕“香格里拉计划”,推动“第三次创新创业”战略落地的又一重要举措。

  据悉,双方将联合设立新能源合资公司,初步确定会在重庆两江新区落地,涉及动力电池生产、销售等业务板块,产能按照10GWh规划分阶段实施,一期达成5~6GWh,二期达成4~5GWh。

  长安的决心不止于此,长安计划每年新能源方面研发费占比不低于5%,到2020年达到10%。所以无论是从生产建设、技术研发,还是产品投放层面,长安汽车都已经驶入了新能源战略的“快车道”。对于长安汽车来说,同比亚迪的“联姻”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

  未来双方还将继续在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寻求成立动力电池合资公司,围绕电池回收再制造、电池快充、移动换电、充电高速路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国内一流新能源产业化能力。

  双向选择 整车厂牵手电池厂成为新潮流

  就在比亚迪与长安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前一天,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在东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成立并建成投产,东风汽车与宁德时代的合作程度进一步升级。

  据了解,早在2016年年底,东风汽车就与宁德时代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协议约定,双方将共同打造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合作平台,形成相互支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

  据了解,东风不仅持股了宁德时代,同时还在谈一个新的电池合资公司。东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后,整个产业园将具备80万套各类控制器、12万套电机、5万套电池系统的制造能力,并拥有完整的“三电”开发及试验验证能力。

  同样在去年,上汽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了两家新企业: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车企与电池企业合资建厂并不局限于国内,在国外,特斯拉与松下共同建立超级电池厂、通用新能源车型雪佛兰Bolt与韩国LG开展深度合作,由此可见,类似这种车企与电池企业成立公司展开深度合作的模式或将成为一种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补贴退坡与双积分政策的压力下,主机厂与电池厂的战略合作已成必然。在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当下,电池厂和整车厂成立合资公司也开始成为一股潮流,这股潮流正在席卷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张真齐)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