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下午,2025年马洪基金会智库百人会春茗会在银湖CDI大厦举办。创会总召集人李罗力、总召集人郭万达、执行副总召集人刘炜、副总召集人杨勤、陈燕燕、段建仁、马敬仁、苏跃、严铁鹰、张媛媛和80余位成员汇聚一堂,再次以总结+研讨的形式进行智慧碰撞,为开启新一年蓄势聚力。
以下为广东省律师协会物业管理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许怿滨的发言内容,现整理以飨读者。
1997年,IBM的深蓝电脑击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一事件在人工智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此为切入点,结合我个人主要从事房地产相关法律工作的背景,今天分享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对法律的重大影响——法律机器人会取代律师吗?”
在法律领域,新的生产力是什么?近千年来,人类社会历经农耕时代、蒸汽机器时代、信息时代,如今即将步入人工智能时代。就中国法律行业而言,近三五十年也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早期的手工时代,法律工作以纸质化操作方式为主。随后进入工业时代,法律工作呈现标准化、流程化特征。如今处于信息时代,立案可以通过法院官方网站提交材料;法院送达判决文书可借助APP或小程序完成,判决书也多为电子文档形式。这意味着,法律行业即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我认为,法律的新生产力是垂直领域细分的体现。以无人驾驶为例,传统驾驶模式逐渐向“萝卜快跑”这样的无人驾驶模式转变,这是科技带来的变革。在律师行业,新的生产力则意味着律师需运用新技术开展业务,律师事务所的运营和客户服务同样要借助新科技手段,才能适应时代发展。
法律行业的新生产力可归纳为三个要素:第一是法律数据,包括大量法律条文、法律规则、海量法院判例以及法律知识图谱。我们向人工智能工具输入的内容,本质上是在为其提供法律数据;第二是律师的专业能力;第三是法律科技工具,如当下的一些智能应用。在我看来,新生产力不仅是技术的应用,未来更可能重塑法律工作模式,带来颠覆性变革。
从长远来看,到2030年,人工智能极可能改变法律实践。律师助手的工作模式会发生重大变革,主要体现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在此,我重点探讨人工智能对律师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人工智能可大幅缩短律师处理事务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其二,能够降低成本,人工智能的介入使律师事务所对人力的需求逐渐减少;其三,服务质量有望提升,但也可能出现工作增多、报酬降低的情况;其四,法律智能化时代律师和律所必须有创新经和创新能力,唯此方能适应智能化时代挑战。
每一次技术变革,都是法律行业进步的契机。那么,在法律人工智能时代,律所和律师会呈现怎样的形态?法律机器人是否会取代律师?我近期也在使用法律机器人,体验感良好。但它究竟能否取代律师,还需深入探讨。
以下是我制作的一张图。长张图展示的是基于不同工作任务,大语言模型对不同职业影响程度的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到,受影响程度较低的行业有艺术摄影、美容美发、烹饪等;而翻译行业、银行客服以及律师行业的受影响程度则较高,面临被取代的风险,这让我们感受到了危机。
另外,我还做了一些资料整理和分析,科技作家凯文・凯利对科技未来发展具有深刻的前瞻性,他在人工智能数据链、模拟世界等领域研究颇深,对硅谷科技发展影响重大。他认为,未来优秀的法律服务团队将是人机协作的模式,我非常认同这一观点。实际上,取代律师的并非法律机器人,而是更善于运用人工智能的同行。我们内部讨论后,也基本达成了这一共识。
那么,未来律师的工作模式会是怎样的呢?可以用“三位一体”来概括:首先是自然人律师;其次,借助科技手段,律师能够为更多客户提供法律咨询,还能通过视频会议、线上讲座等形式开展法律工作,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最后是法律机器人,它将为律师行业提供有力支持。
可以说,未来律师行业,运用科技工具的能力和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这将给法律行业带来深刻变革。律师事务所的衡量标准也将发生变化,人员规模和场地规模不再是关键,法律机器人的数量和法律科技的应用水平,将成为律所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律师的收费依据也不再是工作时长,而是快速精准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这将彻底改变律师行业的格局。传统律所的人员结构,占大多数人员的是律师助理、实习律师,普通律师次之,合伙人占少数;而未来数字化律所的人员结构将发生反转,金字塔结构将倒转过来,律师助理、实习律师等辅助人员需求减少,合伙人将成为主流。
律师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优势呢?为何我认为法律机器人无法完全取代律师?主要基于以下几点:首先,律师在工作中能够提供情绪价值、进行人际沟通,在法庭庭审中展现专业技巧,维护客户信赖;其次,在司法实践中,法院有大量判例、内部操作规范未公开,商事案件的仲裁裁决也属保密信息,这些内容人工智能难以获取;再者,人工智能存在“AI 幻觉”问题,可能提供虚构的法条和判例,美国就曾有律师因使用人工智能提供的虚假案例,被法官处罚。此外,人工智能还涉及科技伦理、数据安全、黑客攻击、隐私保护等问题,在平衡法律价值取向、解决复杂交叉问题等方面也存在局限性。
律师行业和法律行业做好迎接变革的准备了吗?我认为,未来的律师事务所必须具备智能化、数据化、专业化、创新化的特征。
2024年8月,法院进入人工智能审理案件的新时代,人工智能科技浪潮将推动法院更快实现人工智能审理案件的本地化部署。也许不久的将来,法院将广泛运用机器人审理案件。